2005年11月4日,星期五(GSM+8 北京时间)
浙江法制报 > 第二版:时政 改变文字大小:   | 打印 | 关闭 
这里听到最多的是“谢谢”
本报记者 徐晓

  昨天,记者来到嘉兴市秀洲区洪合镇综治工作中心,与中心的工作人员一起度过了紧张而繁忙的一天。
  时钟还指着7时三刻,中心的蓝色卷闸门就被工作人员一扇扇拉开,伴随着电水壶的蜂鸣声,中心开始了一天的工作。没过多久,今天第一位客人踏进了中心大门——在洪合一家羊毛衫厂打工的四川人老张,他是来领自己和朋友的暂住证的。他告诉记者:“前阵子中心办证处的工作人员特意跑到村里,说要给我们上门办理暂住证,我们当然巴不得,而且他们把相机都带来了,免费给我们拍照呢。”中心工作人员陈金良说:“我们镇外来人口超过常住人口,上门办理暂住证可以尽量避免遗漏。你看,今天我们又有六个组20多位办证人员出去干活了。”
  上午8时50分时,中心联动调解所也开始忙碌起来。前一天已经初步调解成功的小刘和他的老板一起来签调解协议。小刘说:“才两天,老板就答应支付给我们拖了快一个月的工资,那我就能回家了。调解员根本没有因为老板是本地人而偏袒他,帮我说的话反而更多,我心里真的很感动。”陪着一起来的小刘亲戚也很高兴,临走的时候连声说着感谢。中心调解员李根荣说:“每次听到他们满意离开时说的谢谢,心里特别好受,可以说这是我们最大的收获了。”
  一个上午很快过去了,到午饭前,中心已受理和调解了三个案子。中心联动调解所副所长顾银和开玩笑地说:“平时一天调解的都没这么多,今天特别顺利,是不是今天天气好,大家心情也好啊?”话音刚落,第四对需要解决矛盾的群众出现了,两位小姑娘刚刚在一家工厂工作一个月,就因为嫌钱少想跳槽,老板则要在他们的工资里扣除20%作为违约金,双方遂发生矛盾。顾银和一会儿做老板工作,一会儿做小姑娘的工作,好不容易老板同意让步,小姑娘们却依然不肯罢休。时间已经过了12时,顾银和眼看双方都不肯退让,还是争得面红耳赤的,便建议他们先回去,大家都冷静一下,明后天再来调解。
  午饭时,工作中心常务副主任张方泉告诉记者,随着洪合羊毛衫产业不断发展,外来务工青年大量涌入,为更好地掌握他们的思想动态,切实做好流动青年的教育、管理和引导、服务工作,中心还设立了外来流动青年之家——青春驿站,下设为外来贫困青少年提供学习用品和生活必需品的爱心超市,排解生活困惑的的谈心站,还有维权热线等。
  午饭过后,稍事休息,中心又开始了忙碌。就是这个中心,今年以来已经成功调处纠纷182起。当记者和一位刚刚拿到暂住证的老大爷一起离开时,不论调解员还是办证中心的工作人员都还在忙碌。老大爷边走边地看暂住证上的照片,乐呵呵地说:“还挺精神的啊!”